2020年 6月24日,下午下班后,约闺蜜张兰一起去锻炼,路上闺蜜问我:“明天端午节,你打算怎么过?”
“怎么过?还不就是吃吃、喝喝、玩玩?还能怎么过?”我疑惑地反问她?

“具体说说,怎么吃喝?怎么玩?”没想到闺蜜却一本正经地追问起我来。
“好,我细说,早上起来,去市集上买点儿菜、肉之类的,顺便买几个粽子,油糕、煮鸡蛋,再买点儿蒲草、艾草竖立在门角落。中午带上肉、菜回家看看老人,与老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,基本上待到下午五、六点,然后回家……这样,一天就结束了。”我无奈地将端午的安排一一道来,“其实,每家都差不多吧,年年如此,孩子小的时候,还去买些香包挂在他的床头、窗前,现在,孩子大了,也对这些不稀奇啦……吃的呢?现在日子好了,吃什么,孩子都不稀罕了,所以,端午和平日没有什么区别,仅仅是放了一天假而已,你说呢?”
“我可不这样认为,今年的端午节,我要好好过,要郑重其事地过,要有仪式感。只有这样,才会给孩子们留下印象,才能增强家的凝聚力!”
“为什么这样说?”
“因为,我到现在都记得妈妈在我们小的时候领着我们一起包粽子的场景,我觉得那个画面温馨极了,还有每年的腊月二十三,我们家都会大扫除,那天一早,我妈就会给我们兄妹四个分配任务:谁负责擦洗,谁负责扫屋,谁负责搬移东西,谁负责检查安排、调整……反正,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事做,分工协作,上午清扫,下午规放、整理,到晚上,妈妈就开始做糖饼,祭灶,我们兄妹四个静静地待在灶旁,看妈妈虔诚地祭拜灶王爷,祈祷他上天为我家多说好话 ,保佑我家来年家事顺利,五谷丰登……四十多年了,那一幕幕场景我都历历在目。可,现在的孩子,他们记得什么?每个节日,就是相同的吃吃、喝喝,为什么这样?是因为我们,做父母的没有给孩子们节日的仪式感,所以,多年以后,孩子们对节日、对家庭,没有可记忆的画面,没有留在心底的怀想,你说,对吗?”

我一怔,的确是这样:“你要怎么做?”

“我会将每个节日认真过,过出不同,明天的端午节,我今天晚上就会将糯米、粽叶泡好,将红枣、花生等洗淘干净,明天,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包粽子,让他们自己调配馅,想怎样包,就怎样包,想包什么馅,就包什么馅,每人包两个,最后,看谁包的粽子最好吃,给孩子们来个“最香粽子我会做”的活动,我想,让他们在劳动中创造、思考,体会到劳动的“形、色、味、果”的同时,还能对家更喜爱,也许,许多年后,他们有了新家,每逢端午,不论他们在哪儿,都会想起他们小时候和妈妈、爸爸一起包粽子的场景,会将爸爸、妈妈的这个家、这份爱牢牢地记在心里……”

“真好!是啊,孩子们渐渐长大了,像雏鹰一样终将翱翔蓝天,但是,节日的仪式感会让他们在飞行中回首:每个不同的节日,在爸爸、妈妈的那个家中都有他不可或缺的位置与期待、快乐等着他(她)”

习总书记说:“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,如果丢掉了,就割断了精神命脉。”那么,就让我们每一位爸爸、妈妈为孩子们过好每一个节日,在每一个节日仪式中为孩子们构建一个“爱”的着力点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