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霞,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26年,班主任工作24年,曾获得历城区优秀教师、师德先进个人、骨干教师、教学能手、课改先进个人;市、区优秀班主任;曾获得省优课、市优课;论文多次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,多次在教育刊物发表;曾多次参与教育书籍的编写。

做题、出题、讲题三轮的教学大比武,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,更是一个智慧与能力的历练,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。我在活动中受益匪浅。在这个过程中,考验了教师把握教材能力,教师需要充分备教材、教参、备课标、备学生;需要吃透教材,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关键,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,引领课堂效率的落实与提高。平时教学就要勤奋钻研业务,苦练内功,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能力。

直观形象的事物,能引发学生的兴趣,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,所以我想把我的数学课堂转化为一种可观、可想、可感、可触的“可视性”直观画面形象,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致,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奥妙和神奇,体验数学原来如此简单,爱上数学。因此,“可视化直观画面数学”是我平时课堂努力想实现的目标。

(一) 思维导图备课

我把思维导图引入备课。思维导图可以高度概括、提炼总结一本书、一个单元、一个课例。对它们进行精准分析,直击教学重难点、关键和生长点,一目了然地把握整个教学的“眼”。

如我把二年级上册的备课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:既有单元备课导图,又有课时备课导图。我的思维导图分两条线路,一条是教师教的思维导图,便于教学程序的梳理;另一条是学生学的思维导图,通过板书体现。不必长篇大论,寥寥数笔、寥寥数字,“可视化直观画面数学”尽入脑海。

(二) 策略思想上课

我总是尽一切所能所想,借助各种手段、媒体、运用各种策略思想方法,让课堂生动、形象、有想象力、富有画面感,让学生体悟到:数学原来如此简单。在我的数学课堂中,我主要把控以下6个点。

 1.操作数学:

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:没见过大象,无从想象大象的样子。数学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拼摆、操作、测量、观察、实践 等活动。亲历,是直观画面数学最直接的感官。对新事物有所感知,才会慢慢发展丰富自己的数感、符号感、形成空间观念,在头脑中建立想象。学生积累的直观经验,可以更好地把数学画面化,让数学变得更容易。所以,在我的课堂中,我从来不会怕麻烦而舍弃孩子们需要经历动手的过程。借助实物拼摆建立加减乘除四种模型并灵活熟练掌握运用;几何直观的建立等等都是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。

2.图示数学:

图示法解决问题,是直观画面数学最直接的诠释,是我课堂的习惯性常态。同时也是我的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习惯性行为。课堂中,我经常用简洁的符号标注、画线段图、借助横线、曲线等分析问题,力求把文字叙述转化为清晰透彻的画面,让数学变得简洁、透彻。我特别喜欢数学的的这种符号感、图示感。

例如鸡兔同笼问题,现在六年级学习的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等等,如果仅仅文字叙述,孩子很可能感觉晦涩难懂,但当用图示方法解决,理解和把握能力将大大提升。

3.关联数学:

我深信,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。我喜欢引导并激发学生,用关联、类比、迁移学习找寻事物的本源,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打造新知与相关事物甚至无关事物间的联系,梳理系统,形成知识串,连成知识链。激发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。

例如,乘法来自于加法,除法来自于减法。五六年级学习的乘除法应用题,是多数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。但它的源头实际上是二年级的整数乘法: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。仅仅把整数倍换成了分数而已,最关键的方法原理不变。

又如五年级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步骤,是一个难点。我把解方程的过程描述成行军打仗、消灭敌人司令部的过程,孩子们兴趣盎然,听得津津有味,错误自然会少。为此,我曾就这个问题撰写论文:《浅谈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和策略》从九个方面进行阐述。

用生动有趣、相互联系的方式转化解决。复杂的问题,复杂的过程,一下子清透起来,明朗起来,轻松起来,趣味盎然起来。这怎能不教老师们激动,孩子们兴奋呢?我特别享受这个幸福的过程。

4.简化数学

经历由简入繁,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,让数学厚重起来。例如五年级正方体表面的涂色问题,从研究一个正方体的顶点、棱和面的个数入手展开课堂。如果把一个正方体表面涂色,分成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,问三面、两面、一面、无涂色面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?这样复杂的问题学生往往没有头绪。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由少到多的观察、探索、研究的积累过程。分别由少到多研究三面涂色、两面涂色、一面涂色、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分别在正方体的顶点处、 棱上、面上和最内层。接着再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,让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,概括出公式,提炼出模型。而且这个过程是在借助观察、实物操作、理解、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。

这样由少入多,由简入繁,发现规律,概括数学模型,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研究的方法。深入进去,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科学探究精神。学生在由浅入深地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,体验数学带给自己的成功感和愉悦感,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体验。如下图

5.体系数学

让序列、模型的构建阶梯化,让每个阶梯都清透起来,明晰起来。例如用2、3、5、0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。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3步走:先确定百位上的数,有3种方法;再确定十位上的数,有3种选法;最后再确定个位上的数,有2种选法,一共有3×3×2=18种,所以可以组成18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。通过这样有序列的列举方法,进而总结概括提炼出类似排列问题的数学模型就是乘法原理。如下图所示

又如,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,通过梳理引导发现,所有的平面直线图形面积的模型就是梯形的面积。通过梯形的面积可以推导出其他平面直线图形的面积。圆形的面积,可以转化为平面直线图形的面积,推倒出面积计算的公式。

再如,亿以内数的认识,它们的读写模型就是万以内数的读写。只要会读写万以内的数,会分级,就会读写亿以内的数。只不过在每一级的末尾添上它所在数级的名称“万”或“亿”而已。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和模型,更大数的读写自然更清楚明白。


把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,形成知识链,构建成知识系统,更易于学生思维的整体构架。

在课堂中,我努力根据内容探索构建这样的数学森林,让每一棵小树,都明确自己在森林中的位置。

6.趣化数学

我善于根据教学内容,编制各种儿歌、顺口溜。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、活泼,激发孩子的热情,使孩子爱学、乐学。

如一年级上册学习的“比多少”问题,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:看见多,比前多,比后少;看见少,比前少,比后多。求多的,用加法,求少的,用减法。

图片
又如一年级学习的“20以内的进位加法”,是小学阶段四则运算的基础。学生在拼摆操作之后,发现规律,老师跟学生一块儿总结出凑十法的计算原理:见大数,分小数,见9分1;见8分2;见7分3;见6分4。

同样一年级学习的“人民币的简单计算”,好多同学分不清什么时候该写单位,什么时候不写单位。因此我编了儿歌:单位相同去掉壳,加个()住一起;单位不同带着壳,走到哪儿跟到哪。这里的“壳”指的是单位。

又如,二年级学习的“乘法的初步认识”,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,乘法算式在读法时:数字不变,符号变汉字等等。


这些形象化语言,让数学趣味十足,孩子爱学,乐学、趣学。

(三) 夯实训练习惯

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,如:会做的题做对,认真书写、独立思考等等。这是学好数学的保障。

课堂中,我经常使用这些“小技巧,小窍门,圈画、标注”等方法分析、理解、解决问题。让学生通过四查(一查抄写,二查符号,三查计算,四查横式)来检查计算。还经常给孩子们讲:“考试不是考你会不会,而是考你细不细。”所有这些,都是为了夯实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。 

(四)各显神通展示

我充分利用现代媒体,如QQ群。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,使之成为展示自己思路、理解的主战场。同时促使学生及家长的互相学习。我每周布置一到二次这样的自由选讲的机会,效果不错。

(五) 参悟累积反思

课后进行精心的反思,随时记录下闪光点和操作流程及感悟等。并随时保存使用,把工作做到平时,便于日后的积累整理,效果较好。今后,我将继续努力工作,不断改进自我,提升自我。